“禾禾,你似乎很高兴啊。”
“没有。”禾禾坚决否认,“哈哈……”
……
“那,你信吗?”
“啊?我也不知道呢。”
禾禾反问:“少平哥,你说,我是该信还是不该信呢?”
孙少平:“……”
“要说,故事……”
“对!无论讲得多真,故事就是故事,少平哥,我懂了。”
“禾禾,你真的懂了?”
“懂了。”
禾禾坚定点头,“我又不傻。”
“好吧,看来你似乎没事了。”
“我本来就没事。”
“禾禾,大哥问你个问题。”
“少平哥,你说,我不一定知道。”
“算了,我还是不问了。”
孙少平低头吃面条,已经凉了,面条还结成了块,很不好吃。
禾禾把他的碗挪走,“你问呗,我试着回答一下。”
“那我问了啊,整容式女大十八变,你是咋做到的?”
“啊这……人家学的是农学,又不是生物,回头,少平哥,回头我研究研究再回答你……”
少平觉得,自己还是离开好了。
“禾禾,咱们的事慢慢再说,我先回去。”
“你去哪里?”
“联合会,你晓霞姐在那里。”
“那你去吧……”
孙少平刚一离开,禾禾就蹦跳起来,一头扎进被子里,双腿直扑腾……
果然是他!
没有走北关大街。
孙少平顺着黄原河下行,借着奔腾的黄原河水来平复翻腾不休的心绪。
到联合会的时候,时间已经到了下午时分,田晓霞在整修一新的顶楼花园里,戴着墨镜躺在躺椅上磕瓜子。
思琪在旁边玩耍,一见到少平,欢叫着扑了上来。
少平抱着闺女举了几个高高,逗了她一会儿,才又放下,任她在花园里奔跑着扑蝴蝶。
“你咋把她给带来了?”
“禾禾说,她带去玩几天。”
孙少平突然醒悟。
这几个女孩子,包括自己妹妹兰香在内,怕是过得惬意的很。
少平想起了小时候,他和兰香在山洞里关于做饭的讨论。
这几个女人,应该是已经活得野了!
几人平日里的水平线有些高。
如果找上一个不如意的男人,好似被分洪,凭空拉低了水位线。
这可咋整?
“你跟禾禾她们,经常联系?”
“昂!没事的时候,都会聚一聚的,如果在黄原,每月里总有那么几回,怎么了?”
果然如此,破案了!
“没事,随便问一问。你月琴姐什么时候到?”
“明天吧,”晓霞说道。
“乔叔叔他们后天来黄原,视察完这里的准备工作,才会启程去补浪河,差不多还要四五天呢。”
抓了几颗瓜子吃了,觉得味道有些特别,开始有些苦。
但吃过之后,有回甘,极香甜。
“瓜子很特别。”
“嗯,金秀炒的,用了蛇胆,内部特供,非卖品。”
“你们的小日子,过得很滋润啊。”
“唉……没办法,姐妹们多,会的也多,一来二去的,日子就这么平凡的过下去了呗。”
孙少平起身就走。
“哪里去?”
“逛街!”
“爸爸,我也去……”
小棉袄闻听可以放风,扔下小网,撒着欢儿就奔了过来。
黄原城的变化很大。
城市里很整洁,街道两旁遍植花木,凉皮、水饺、面馆、音像社、洗衣店、租书摊、理发店、干货店、小超市……很多小店,服务业兴盛无比。
这些,应该大多都是出自联合会的手笔。
为了丰富城市生活,他们积攒了多个城市的经验,为想独立创业的会员们提供了很多种生意模式。
提供模式,资助资金,解决手续,小店主背靠联合会,想不成功都难。
见有家卖糖炒栗子的,孙少平就顺便买了一点。
小思琪坐在爸爸的脖子上,父女两人一上一下,配合着吃栗子,很默契。
思琪坐得高,望得远,街上属她视野最好,一路上欢笑不断。
关键是下面不时还有剥好的糖炒栗子送上,美滴很!
“黄原城今日回头率最高,街头最美一景,孙少平,你可真会玩啊。”
“啊呀,武叔叔,你怎在这里?”
遇到了熟人。
武得全,那年成立联合会的时候,帮了不少忙,不过,也是因为联合会,他获得了升迁。
如今在省城,还是管理人事。
联合会在黄原的扩张,他功不可没;省外的扩张,他也往来牵线,立下汗马功劳,算是自己人。
“这不马上要五省联合推动环境治理嘛,你是知道的,一旦立项,就轮到经济唱戏,可就不仅仅是沙、土和水了,俄回来打个前站。”
“正要您这样老将出马。”
“呵,别拍了,还不都是给你小子拉套,结果俄忙得要死,你却悠哉悠哉。这小丫头是……”
少平有些脸红,“晓霞的……”
“呵呵……哈哈哈……俄就说嘛,早晚就是这样,老田还不服……”
“他老人家最后还是成全了……思琪,问武爷爷好。”
“武爷爷好!我叫思琪,今年两岁。”
“好!好!都会举一反三了,还真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好孩子,比俄那孙子可强太多了,太顽皮!”
“武叔叔,惠良大哥他还好吧?”
“好!现在负责团委工作。当年,若不是你……”
“举手之劳而已,又不费事,您不必一直挂念着。”
杜丽丽,田润叶的那个好朋友,武惠良的老婆。
当年就是通过她,帮孙少平牵上了牵上了武得全的线。
杜丽丽是另一种女人。
小有文化,但见识有限,害上了文青病,跟周蓉年轻时的经历有些类似。
她也喜欢上了一个诗人。
不同的是,杜丽丽那时已经是有夫之妇。
那年,杜丽丽跟那个古姓诗人如期碰面,也该着他倒霉。
谁让孙少平恨诗人呢?
在黄原被孙少平给盯上,哪儿还有他的好?!
还没有得手,就被早有准备的孙少平顺手布局,武惠良亲自出手,以流氓罪把那个姓古的诗人给送了进去。
好巧不巧的,碰上了风头,结果,就领了盒饭……
少平早有提醒,要装“纱窗”的嘛。
黄原报、省报一起发文,强烈抨击文化圈子里的那些所谓“诗人”。
不修道德,无病呻吟。
以半通不通的所谓现代诗邀名,以所谓“爱情自由”诱骗无知少女……
最后甚至波及到了所谓“现代诗”。
从源头上的西方文化开始剖析,黄皮白心、西风东渐、文化入侵、伤痕文学啥的,反正是都给它盖上了。
风潮过后,一地鸡毛,给正在活跃的文化圈泼了一盆冷水。
不过,孙少平认为是镇静剂。
最后,还是以权威报纸上一篇“现代知识分子应该做什么”的文章收尾,结束了争论,文风一时大变。
不过,也还有不忿的,至今,还在打嘴仗呢……
喜欢平凡的世界之少平的奋斗请大家收藏:(www.i3book.com)平凡的世界之少平的奋斗无限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