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在流求土地广袤,还有很多未曾开垦之处。
再加上,还有吕宋众多岛屿。
倒是不愁没有地方安置。
这些土地,都已经是黑龙府所有。
凡是愿意耕种的,都可以租种土地。
第一年免租,还提供口粮。
第二年开始,租子也只有三成,仅是大魏的一半。
再加上,流求和吕宋大多都是一年三熟。
可以说,付出运输成本和一点口粮成本之后。
第二年就能回本,之后就开始创收。
垦殖的移民还都感恩戴德,供奉起黑龙王的牌位。
因为在那里,只要肯付出努力,就都能吃饱。
不仅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,还没有官吏敢欺压盘剥。
但凡有人敢胡来,纠察队立刻闻风而至。
保管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执法如山。
这样的地方,对这些灾民来说。
简直是人间天堂。
冯一博不能和媳妇炫耀,只能努力耕耘。
希望宝钗也能早日开花结果。
一夜深耕,自是不便言表。
第二天一早,宝钗就去找妙玉和尤家姐妹。
几个女人很快商议好了。
源源不断的米粮和布匹,从库房中运出。
不少下人也都积极参与,踊跃拿出自己的旧衣、旧被。
这些冯府下人都不缺吃穿。
有些是发自内心,有些是不想落于人后。
毕竟在这位夫人面前表现的机会不多。
不管出于什么目的,也都是在做善事。
宝钗就带着三个妾室,对他们都都一一谢过。
给足了这些下人的体面。
随后,宝钗又打发人和官府打了招呼。
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发生。
中午十分,才带着三女到了预定地点。
下人们,有的支上粥棚,有的分发衣被。
还有的维持秩序。
开始有条不紊的施粥送棉。
四女虽不好抛头露面,也在马车里关注着外面情况。
当看到诸多衣衫褴褛,目光呆滞的百姓时。
四人都陷入沉默之中。
她们都生活优渥,很久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惨像。
宝钗虽然以朴素自持,却也不曾真的见过民间疾苦。
妙玉青灯古佛,自也很少入世。
尤家姐妹虽家道中落,但也吃穿不愁。
现在,几人看到麻木的灾民,在寒风中瑟缩着排队。
领到东西后,又千恩万谢。
这等景象,如何会出现在太平盛世。
让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即使有些心理准备,也只以为是普通百姓一时受难。
哪想到,这些百姓看着比城里的乞丐,还要惨上数倍。
一个个衣衫褴褛,露出骨瘦嶙峋躯干。
眼神呆滞,麻木的任人摆布。
她们不知道的是。
在很多地方,树皮草根都已经被人扒光吃净。
眼前所见不过一隅罢了。
但就这一点点真实,就让几女的心里快要承受不住。
半晌之后,宝钗双手合十,轻声道:
“佛祖保佑!希望他们能顺利熬过冬天!”
妙玉听见宝钗的话,也是微微一叹,道:
“阿弥陀佛,其实佛祖并不会保佑什么,只教人种什么因,就得什么果报。”
尤三姐到底性子爽利些,因此倒比别人先恢复些。
她听到妙玉的话,便难得带着情绪,有些不满的问道:
“那这些百姓种了什么恶因,为何落得这样的凄惨?”
妙玉也是见外面灾民的凄惨,才有感而发。
倒也不是针对宝钗。
但该说不说,她说话确实也不大中听。
此时听到尤三姐的话,她也是一愣。
若是没见过眼前这一幕,她可能会说:
许是上辈子做的孽,这辈子来偿。
可现在看着这些无辜百姓,她实在说不出口。
一时间也只能沉默相对。
尤三姐见她不言,便自顾自的嘟囔道:
“都说是上辈子的孽,才会受苦,可为什么不上辈子偿,或者拖到下辈子再偿,非要是这辈子遭罪?”
妙玉听了这话,更是呐呐无言。
其实也不是分辩不了。
她读过的佛家典籍无数,有无数的理由反驳。
但在这一刻,她却感觉都说不出口。
“若是佛祖有灵,只望能请保佑这些可怜人,都能过熬过去呢。”
宝钗没有理会两个妾室的话,依旧饱含忧虑的看着外面百姓。
她知道自己能力有限,做得这些也只是杯水车薪。
因此本不信佛的她,也不由接连祷告了两次。
妙玉沉默半晌,这时又轻声道:
“佛祖会不会保佑他们不知道,但夫人已经尽力保佑了。”
此情此景,让本就已经还俗嫁人的妙玉,对佛祖也有些动摇。
因此竟用这样有些谤佛的话,对宝钗进行开解,又道:
“夫人的一颗善心,保佑了这些百姓,也给自己种下善因。”
宝钗只觉心里沉甸甸的,也没有心情回应。
只勉强笑了笑,便又注视着外面。
这边冯府连续布施的善举,换来诸多百姓的感念不提。
只说另一边,冯一博在朝会上,又听到了北地的消息。
好在,这次是王子腾的捷报!
在辽东长勇堡,王子腾大败两部鞑靼大军。
斩杀鞑靼无算!
仅战马,就缴获万匹之多。
这样的战绩,绝对算得上是大胜!
在经历了之前的鞑靼扣关之后,朝廷正需要这样的一场大胜遮羞。
景顺帝收到捷报,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他,都难得在朝会上都笑出声来。
没过两天,便下旨晋王子腾为九省都检点。
九省统制,虽也是九边名义上最高指挥。
但只比京营节度使高一级,也就是从二品。
而都检点和统制的区别,就像都指挥使和指挥使一样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