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妥善安排来投效的数名甄氏族人,让李孟羲感到了一些为难。
虽说甄氏族人的已经决定投军了,但毕竟甄氏族人跟普通士卒不同,甄氏族人有非同一般的政治身份。
按义军惯例,无功就绝无封赏,所谓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,军中跟外来,应具为一体,哪怕来投效的是赵子龙,哪怕赵子龙有天大本领,彼初来乍到一功未立之时,不能立刻赏官,赏则对军中士卒大不公。
故,但有来投效者,不论是谁,应放于军中体系当中从头做起,要是真有本事,在义军功赏分明的体系中不难露头。而要是,堂堂赵子龙竞争不过普通士卒,那凭什么要重用他。
去年清查黄巾旧部从中找到黄巾旧将廖化周仓之时,李孟羲未多加考虑立刻就将诸黄巾旧将提拔到了高位,当时,刚于巨鹿落脚,军中有功士卒还未提拔,就先提拔了黄巾降兵,这难免会伤了将士之心。
所以由此开始,在军中再吸纳新人,不得有丝毫特殊,丝毫偏私。
李孟羲一直认为法度刚正不阿,不能有半分模糊和通融之处,可今次,与甄家的交涉,甄氏展示了惊人的财力,若想与甄氏一族加深联系,那就理应给来投军的甄氏族人以高位,以此来表示出诚意。
可,两难之处就在这里,要是提拔毫无功勋的甄氏族人,于军中其他士卒大为不公,可要是不加以重用,又似乎有看轻甄氏,有薄恩寡义之嫌。
李孟羲犹豫了又犹豫,他在两难之间,最终选择决定恪守规则。管他甄氏多有钱,管他甄氏有多大势力,来了军中,就得服从军中规则,任何人来都无例外。
细思起来,关键不是提拔个几个甄氏族人的问题,而是,有无公道。
提拔了几个甄氏族人,利处是,能与甄氏加强联系,这给义军带来的收益很大;但细思,除了收益以外,另还有代价。代价是,一旦多了例外,就立使军中公道荡然无存,提拔了几个甄氏族人,会挤掉好几个更优秀的人才的位置,按甄氏那般豪族的眼光,区区伍长什长,人家肯定看不上,连百夫长都不一定看得上,那最少得给个千夫长职位。
给出了一个千夫长职位,这个特殊提拔的千夫长,因不是从竞争中选出来的,那大可能,这个特殊提拔的千夫长,能力与职位不配。
于是,在平常战事,还无妨,能力突出的千夫长跟能力一般的千夫长,发挥的作用没太大的差别。但,就怕极端情况,极端情况下,人和人能力的差别就突显出来了。
经正规渠道竞争上来的千夫长,能力更优秀,于是在残酷的艰难的关键战斗中获胜。
而要是能力稍差一点,在残酷的战斗中,要么兵败,要么就意志不坚定,望风而逃了。
千夫长这个职务,掌千军之重,一千士卒,已是举足轻重的力量,一千兵力之巨,已足可担任追击断后守城等等要务。
一个能力稍差的千夫长,其造成的最大破坏,能让一场追击战功败垂成,以致让敌人逃得生天;还能会导致断后失败危及全军,再致全军大败;又可能,会导致一座关键城池失守,造成更可怕的战略层面的溃败。
甄氏带来的些许助力,比不过军败城失的隐患。
再有,额外提拔,本身就是不公,不公就意味着,有人不服,军中士卒不服,后来“投资”的其他豪商豪族也不服。
日后,若又有一世家派子弟来投军,也被提拔成了百夫长,结果,世家认为,甄氏一商贾之家就能任百夫长,我某某氏,祖上累代高官,凭什么也是个小小百夫长?与竖子同阶,欺人太甚!
用不公道的方法来行事,带来的隐性负面作用会远大于一时的正面作用。
所说的权财交易,若是此番因甄氏提供了巨量钱财,就因此不顾规则把甄氏族人提拔到高位,这不就是典型的权财交易。
若不恪守规则,在严格的功勋体系中开了一个口子,后果必然是日渐深重,权财交易的后果会是什么,那么不久的将来,这些后果必然出现在军中乃至整个军政体系中,权财交易的后果有多严重,义军的遭受的反噬就会有多严重。
不给甄氏族人以任何额外特权,这样,军中公道无损,将士奋进之心不摧。全军上下所有军官全是一级一级实打实的军功升上来的,那全军军官有一个算一个必然都是能力过硬之人,这就使义军因指挥官能力不足而导致战败的可能,降到了最低。
不仅如此,不给任何人以优待,无论是巨商甄家,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豪门的子弟来投军,全都一视同仁,全都从头做起,这反而,所有人都没意见了。
经种种考虑,来投的数个甄家年轻人,不能给任何官职,哪怕伍长这么小的官都不行。
以往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此时发挥了作用,普通士卒跟普通士卒还不一样,普通士卒有普通刀盾兵,普通枪兵,普通弓弩手,普通骑兵。
兵与兵有高下之分,最高富帅的兵种是骑兵,骑兵有战马,战马等于配了一个豪车。
之前与黄巾连连作战,不停的抓到黄巾大小将官,针对这大大小小的将官,最好的安排方法是,所有将官全部解去兵权全部塞到骑兵队去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