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户部同样也没有了,改成了财政部。
反正,户部的职责,本就是核查人口,并负责收缴赋税的。
财政部不仅包含了户部的职责,还从名字上更清晰明了。
当李孟羲列下了所有军政构架部门,他扫了一眼,乃是,【兵部】【财政部】【教育部】【外交部】【工业部】【工程部】【商业部】【科学部】【立法部】【司法部】【行政部】【医部】等等部分。
当李孟羲意识到,这便是日后巨鹿郡的军政架构,他有种极其古怪的感觉。
刘备关羽不会觉得什么财政部外交部之类的违和,反而觉得清晰直白,但李孟羲觉得违和极了。
古代三省六部制,不足效法,作为一个现代人,明知有更好的制度,何必用落后玩意儿,于是乎,从六部,变成了很多个部。
最高级架构有了,李孟羲连官职也想好了,有了部,自然,各部的主官,就称部长,副手就称副部长,一个正部长,可以有很多副部长。
然后,每部下边,比如工业部,可以再下分,冶铁署,陶土署,纺织署,木工属各部门。自然,每个署,总领之官为署长,一个正署长,下边再有几个副署。
然后再往下,每个署,比如冶铁署,冶铁署下边又分兵器司,农具司,工具司,等等,每司再有正司长,副司长。
然后,司下边,比如兵器司,下边再分局,甲胄局,刀剑局,长兵局等等。
到局这一级,往下再分,李孟羲想了想,可能是科了,比如甲胄局下分锻甲,编缀,库藏,诸科。
而如果说再继续分,锻甲科的工作再细分,就细到打铁淬火烧柴这些最最基本的工作了,可以分,没必要。
所以,当李孟羲把整体架构,部,署,司,局,科,这五级官职架构一说,刘备关羽连连点头,显然满意极了。
李孟羲犹豫着问了一下,“两位觉得,这……合适吗?”
刘备疑惑,“某觉挺好,怎不合适?”
觉着挺好,那便妥了,刘备一个古人不觉有违和,那李孟羲作为一个后世之人,就更不觉得违和了,大家都方便。
问题之后讨论到,分这么多的部啊署的,可诸部之上,再上又为何官职。
说着,刘备问李孟羲,“羲儿,若是依此构架,那你当是何职?云长呢?云长又是何职?”
李孟羲不由皱起眉头,他迟疑片刻,“某总管工程部,工业部,教育部,兵部,立法,司法,行政,还有商业部,科学部……”
每说一部,李孟羲就觉得自己得管这一部,说着说着,李孟羲反应了过来,对啊,单单靠此诸部,中下曾结构清晰了,可最上层最顶级架构,又该如何?
总不能,敌军打来,让工业部教育部一群部长讨论破敌对策吧。
迷茫了一会儿,李孟羲想到,部之上,应该是副国级了吧。
可这个副国级,别提多违和和不适合汉末实际了。
想来想去,毫无头绪,他对刘备说,“我还是当军师吧……”
刘备和关羽相视一眼,哈哈大笑,笑得李孟羲一脸迷茫。
此中有趣的地方在于,李孟羲略知后世官职架构,可他不清楚汉时官职架构。
军师一职并不是实职官职,可大可小,可权重,也可一权无有,更像是幕僚谋士之类的私官。
而当李孟羲无奈的说还是当军师得了之时,他是想不起往上安排官职了,但听在刘备关羽耳中,就像是,比起当大官,李孟羲更想跟着自己兄弟三人,这话一下就说的很亲近了,刘备关羽二人自然欣慰开心极了。
最后,刘备笑着对李孟羲说,“羲儿啊,这不管什么部,不管政,兵,农,工,我看,你还是都管吧,你若不管,某觉着,别个也管不好。”
李孟羲一想,他认为刘备说的有道理,便点头,“那好,某就兼任这所有部的部长。”
李孟羲掰着指头算了一下,兵部,司法部,行政部,立法部,农业部,工业部,工程部……
算了一遍,一下身兼十几部了。
挠了挠头,反正现在也差不多,工匠诸营不必说了,打铁的,造刀剑的,造曲辕犁,不都是已经在管着了;农业方面,屯田,分地,不也靠李某人在管;还有,教育部,就说造纸术印刷术这些神器,还有妇孺营那些小孩子每天都学的什么,不还是李某人安排人教的;至于兵部,什么训练啊,后勤啊,兵器啊,战略规划啊,甚至之前跟黄巾跟官军打仗时的排兵布阵,李某人缺席哪一处了?除了没有上阵砍人,其他的,全都参与了。
还有像工程部,修路,造桥,这些大工程一时没有,但,去年那个冬日,满城废墟,居住无所,不还是李某人想出了冻雪和冻土房屋,还想出了轮换宿营的方法,还想出了用热水用姜汤抵御寒冷的方法。
若无这些,就去年那连绵大雪,就军中物资匮乏的样子,就民夫们衣衫褴褛的样子,估计得十几万人,得冻死上万。
至于,外交部,说来尴尬,到目前为止,但凡是李孟羲负责的外交,在涿州时,坑了县丞,巧夺了大户的粮食,罪了城中所有豪强大户;后来是,遇到董卓又得罪了董卓;后来跟皇甫嵩遭遇,又是李孟羲负责外交,把皇甫嵩骂的狗血喷头,“外交”着“外交”着,双方差点大战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